“古元画展——纪念古元诞辰百年”展带你理解一个现实的古元——用刻刀替换语言,在生活中吸取无尽的美 今年是古元诞辰一百周年,10月16日至11月26日,由中国文联指导,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协主办的“古元画展——纪念古元诞辰百年”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延安白”底色的展厅中,108个传统报栏里呈现出了古元先生的300余件作品,也呈现了一个憧憬又性情的古元。 只有刀子和木板才能替换他的语言 1942年,徐悲鸿曾在观赏“全国木刻展览”后兴奋地写:“我找到了中国艺术界中一卓绝之天才,乃中国共产党中之大艺术家古元。
”4年前,当古元满怀革命激情与艺术理想,在抗日战争的战火硝烟中,从广州南北延安,投身抗日洪流,用画笔和刻刀展现出中国军民抗击外来入侵的英勇事迹时,在后世美术史家的研究中,他是十分“绝望”的——作为一个广东人,他不懂陕北的方言,与当地农民在语言上的隔阂,更加无法协商工作与创作上的对立,因而不会产生精神上的孤独之感觉。 古元的诸多创作讲都是在1949年之后写的——北京大学教授陆扬说道,古元在延安时期只不过是十分绝望的,所画的比说的要非常少,“所以他发明者了‘识字画片’——为了教教农民认字,他把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所画成画。
同时,在明确的实践经验中,他也找到,农民除了识字之外还不会投票决定一些自己讨厌的画片作为喜爱的对象悬挂在墙上”。 在很多研究者显然,古元的“识字画片”很难称得上上是显艺术作品,更加不似一种集看图识字、艺术欣赏和室内装饰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简单美术,超过科学知识传送和艺术教育的双重功能。
和“识字画片”性质完全相同,他在延安画墙报、刻有肥皂模子、做到火柴盒装饰的经历,也培育了他从现实抵达的一种创作意识。在这个“绝望”的时期,古元找到了农民作为艺术接受者不同于都市中的学生、批评家、艺术家拒绝接受艺术的方式,他们对艺术的拒绝接受实质上是在日常生活的内部进行的——对农民而言,欣赏性、实用性、功利性、审美性、教育性是融为一体的,并没显艺术的概念,混合着农民自身十分深刻印象的生活性欲。“我父亲不是仔细观察生活,而是带入生活。他一到了农村马上就转入到了庄户人家,跟他们一起种地,就把自己当作农民,所有农民在劳动当中的体会、劳动当中的感情、劳动当中的悲伤……劳动当中所有的一切,他都要亲身体会到。
”古元长女古安村说道。 通过创作,古元找到了劳动的美和感觉,更加让作品沦为了农民日常劳动生活的镜与灯。由此,古元用“直刀向木,顿时能办”的木刻艺术,开始深深扎根在劳动人民生活的土壤里,在“鲁艺”期间创作了《铡草》《冬学》《再婚诉》《哥哥的假期》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木刻作品。
这批生动的艺术作品早就沦为中国现代版画史中的经典之作,并为中国现代版画打开了新的篇章。 在古元“绝望”的延安时期,就如他的老师蔡若虹先生所说的:“只有刀子和木板才能替换他的语言”——当创作替换了语言,古元就能在陕北构建艺术的“如鱼得水”,从“小鲁艺”到“大鲁艺”,他一直生活在劳动人民中,向人民群众求教,吸取最现实的营养。“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可以听见时代行进的脚步声和人民的心声,可以看见紧随时代的艺术探寻和努力奋斗。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说道。 从生活里吸取无尽的美 古元虽然“绝望”,但他并不古板——本次展出尤其展览了曾于2011年在今日美术馆展览的古元延安时期版画原作展览呈现出的整套作品168件,就很能解释问题。
“抗战完结时,我父亲收到7天之内撤走延安的任务,这就必须展开每天90里路的急行军,还要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的组织上拒绝每个人的行李无法多达10斤,所以无法带上任何作品的原版,也无法让人告诉这个队伍就是指延安出来的。”古安村回想,“但父亲冒着相当大的风险,用一张三尺见方的油布撕开这套作品,背出了延安”。
如今这套作品沦为现存唯一一套古元延安版画作品。古安村回想,1947年初,部队回国东北时在烟台渡海,每个人都必须化装,把自己装扮成学生、工人、农民,所带文字材料以及作品全部都要上转交的组织,“他后来说道,当时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什么东西都可以丢,这个木刻无法丢。他早已作好了如果被检查就投海的打算”。
朝鲜战争期间,1952年2月,中国文联的组织文学、音乐、美术工作者前往朝鲜,美术组就有古元、罗工柳、辛莽。他在战场上所画速写,有时候战士不会挟他:“古元同志,飞机来空袭了。
”但他还在画画,已完成之后才不会转入坑道。这些从战火中回头出来的作品,有很多毕竟惨重战场以外的仔细观察——“父亲从朝鲜回去,带上了100余幅战地速写,人物只占到其中较小的一部分。他还所画了在战争中朝鲜人的生活场景;还有一天夜里他打散了,夜宿一个农家,天亮启程时,忽然找到在战火中保有下来的这个农舍是如此地宁静、美丽,他马上就被打动了,不回头了,椅子来所画了两幅尤其美的作品:其中一幅是农夫双手在农舍旁边耕作,另一幅是小女孩在打秋千。
”古安村说道,这些作品展现出了没被战火波及的那片土地的祥和,也是古元心目中对美好生活的执着。 在战场上看见了一丛草时,他就用温润的水彩笔去熄灭这一丛草——这就是“性情”或者说“不老实”的古元真于是以最坚硬的内心世界。“做人要老实,画画要精。
”古安村说道。 展出还呈现出了古元于1958年上山下乡时创作的作品,以及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诸多水彩画。
新中国正式成立以来,古元怀著很深的家国情怀,以宽广的视野、抒情的笔调和质朴的艺术语言,刻画祖国的壮美山河,展现出人民群众的精神风采,歌颂崭新的时代风貌,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这样评价古元:“他的版画、水彩和素描速写都以甜美明朗的语言传送了新的美学内涵,沦为新中国美术视觉样式的最重要标识。他艺术中的现实性、民族性和抒情性互为统一的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影响,他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和对美好事物的歌颂歌颂沦为20世纪卓越的抒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 在一张小水彩的背面,古元曾这样写出:“冬季的玉渊潭一海湾不冻的湖水玩耍着大群野鸭,春去冬来年年如此,老画不完了”——将近半个世纪之前的1941年,艾青这样赞美过“老画不完了”的古元:“他是如此融洽地沉浸于在生活里,从生活里去吸取无尽的美,他是如此平易近人地解读了现实,甚至使他被称作现实的孝子也可受之无愧。
” 本次展出以古元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展出手书的“古元画展”为标题,或许传送着古元先生为人朴素、保守的性格,也把观众带上返回了古元曾多次生活的年代。名门版画系的艺术家徐冰给人们留给了一个设问句式的思维:“今天我们有像古元他们那时具体的观念的落脚点吗?有他们对社会和对艺术的真诚吗?我没做到去问,而仅有的做到是我告诉了要去思维它。
本文来源:888电子游戏-www.hills101.com